大学时的室友林晓,是个出了名的 “拖延症晚期”,却偏生带着股遇事能豁出去的狠劲。她那次为了返校,从票贩子手里买了张 “特殊” 车票,硬是靠着一顿 “啊吧吖哒” 的比划蒙混过关,事后骂了票贩子整整一个月的糗事,至今仍是我们宿舍聚会上百聊不厌的笑料。

那是大三开学前的最后一天,林晓在家赖到中午才想起买返校车票。等她火急火燎打开购票软件,才发现直达学校的动车票早已售罄,就连慢车都只剩寥寥几张站票。再过一天就得出勤,要是迟到,不仅会错过专业课的重点点名,还得扣综合素质分。林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在家族群里连发几十条求助信息,又托同学帮忙抢票,折腾了两个多小时,依旧一无所获。
就在她快要绝望时,楼下小卖部老板给她指了条 “明路”:“火车站附近有几个票贩子,说不定能弄到票,就是价格贵点。” 林晓没多想,抓起背包就往火车站跑。在人群熙攘的角落,她找到了一个戴鸭舌帽的中年男人,对方打量了她一番,从怀里掏出一张车票,报价是原价的三倍。“就这一张了,还是残疾人专座,你要不买,过会儿就没了。” 票贩子语气笃定,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。
林晓看着车票上的发车时间,距离开车只剩不到半小时,哪里还顾得上多想,咬牙付了钱,抓起车票就往检票口冲。她当时只想着能按时返校,压根没仔细琢磨 “残疾人专座” 这几个字的含义,甚至觉得不过是票贩子随口一说的噱头。
检票口前,检票员接过她的车票,又看了看身份证,眉头一皱:“同学,请把残疾证拿出来核对一下。” 这句话像晴天霹雳,让林晓瞬间僵在原地。她大脑一片空白,手里的车票仿佛有千斤重,冷汗顺着后背往下淌。残疾证?她连个残疾证明的影子都没有,这票分明是票贩子坑人的假货!
眼看着后面的乘客排起了长队,检票员的目光越来越严厉,林晓急中生智,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的哑剧片段。她深吸一口气,脸上挤出一副茫然的表情,嘴巴里含糊不清地 “啊吧吖哒” 起来,双手还不停在空中比划,一会儿指指自己的喉咙,一会儿摆摆手,装作无法说话的样子。她甚至故意歪着头,眼神里透着几分 “无辜” 与 “委屈”,尽量让自己的表演看起来逼真。
检票员被她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愣住了,旁边的乘客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。林晓心里七上八下,生怕被戳穿,手心全是汗,脸上却依旧强装镇定,继续着蹩脚的 “哑语” 表演。僵持了大概半分钟,检票员无奈地摇了摇头,或许是觉得耽误太久影响其他乘客,或许是被她的 “真诚” 打动,最终还是挥了挥手,让她进了站。
冲进站台时,林晓几乎是一路狂奔,直到坐上那所谓的 “残疾人专座”,她的心还在砰砰直跳。整个车厢里很安静,旁边的乘客看她的眼神带着几分同情,这让她更加坐立难安。一路上,她大气都不敢出,别人主动搭话,她也只是摆摆手,继续装着 “失语” 的样子,连口水都不敢多喝,生怕一不小心露了馅。三个多小时的车程,对她来说却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。
到了学校,林晓第一时间冲进宿舍,关上门就开始爆粗口:“那个挨千刀的票贩子!竟然卖我残疾人票,害我一路装哑巴,憋死我了!” 我们听着她绘声绘色地讲述检票时的惊险场面,笑得直不起腰。从那天起,林晓像是跟票贩子结了仇,每天睡前都要骂上几句,吐槽票贩子的黑心,抱怨自己花了三倍价钱还得装残疾人的憋屈。
那段时间,宿舍里总能听到她的 “碎碎念”:“凭什么我花高价买的票,还得受这委屈?那票贩子肯定早就知道要残疾证,故意坑我!”“下次再让我碰到他,我非得跟他理论理论不可!” 她甚至画了票贩子的简易画像,贴在书桌前,说是 “时刻提醒自己别再上当”。
这股怨气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,直到某次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,看到新闻里报道票贩子被依法查处的消息,林晓才长舒一口气,念叨着 “真是大快人心”,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 “骂战” 才算正式落幕。
如今毕业多年,每当我们聊起这段往事,林晓还会忍不住笑自己当时的 “急中生智” 与 “狼狈不堪”。那张用三倍价钱换来的残疾人车票,那场惊心动魄的检票风波,还有那长达一个月的 “吐槽大会”,不仅成了我们青春里最鲜活的记忆,更让我们明白:遇事急不得,投机取巧终会付出代价,而那些啼笑皆非的经历,恰恰是青春最珍贵的注脚。